大臺中藝術工作者資源建置計畫
-
姓名倪再沁
-
性別男
-
出生年1955
-
出生地新北市
-
最高學歷碩士
-
專長項目藝術
生平經歷
1955 生於臺北
1981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
2001~2004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主任暨專任教授
2004~2007 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
2015年2月1日逝世
得獎
1994~1997 省府臺灣新聞報最佳評論獎(與彭瑞金合得、1994);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首屆藝評獎(1995);巫永福文學獎─文化評論獎(1996)《茲土有情》獲行政院研考會評定為年度優良獎勵著作(1997);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第二屆藝評獎(1997)
1998~1999 首屆郭柏川藝術獎(1998) ;文建會第一屆文馨獎特別獎、金獎(1998)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獎《臺灣評論美術全集席德進冊》(1999) ;文建會第二屆文馨獎銅獎(1999)
個展
2008【浮生錄】-倪再沁水墨個展,東海藝術中心;【微塵裡】-倪再沁觀念影像展,TADA;【浮生圖】-倪再沁水墨個展,臺灣新藝
2009【原作重現-倪在沁之中國古代書畫名品展】,北京宋庄東區藝術中心;【倪再沁水墨畫】,中國美術館;【4P與風景】,大象藝術空間
2010~2011 【媒體大哼—倪再沁特展】,臺北當代藝術館(2010);【倪再沁水墨個展】,小畫廊,高雄(2010) ;【閒窗.倪再沁個展】,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(2011)
著作
2007~2008《臺灣美術人文觀察》(藝術家出版、2007) ;《臺灣美術論衡》(藝術家出版、2007) ;《公共藝術觸擊》(藝術家、2008) ;《藝術初體驗》(藝術家、2008)
2005《 眾音交響--陳慧坤藝術研究論文集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水墨畫講-文人美學與當代水墨的世紀之辯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藝術反轉-公民美學與公共藝術》(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) ;《臺灣當代美術通鑑》(藝術家出版)
2004《遊走兩岸公共藝術》〈觀遊西湖—西湖的建設與藝術工程〉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;《陳慧坤的藝術人生》(時報文化出版出版)、《美感的魅惑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山水過渡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、《美感的探險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高雄現代美術誌》(高雄市文化局出版) ;《臺灣當代藝術之美》(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)
2003《臺灣美術環境生態鳥瞰》(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) ;《走看臺北公共藝術》(藝術家出版)
2001~2002《福爾摩沙之美--臺灣民間工藝》(國立臺中圖書館出版)( 2001) ;《世界名畫賞析叢書1-15冊》(閣林出版社出版) ( 2001) ;《公共藝術走著瞧》,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(2002)
1999《 臺灣美術評論全集:席德進卷》
1996~1997《茲土有情:李梅樹和他的藝術》(1996) ;《臺灣公共藝術的探索》(1997)
1995《臺灣美術的人文觀察》;《環境藝術:一九九四臺北縣第六屆美展》;《打鼓論藝》;《藝術家臺灣美術:細說從頭二十年》;《藝術蓋論》
1993《臺灣當代美術初探》
1991《 宋代山水畫南渡之研究》;《李唐及其山水畫之研究》
相關延伸介紹
學術研討會及會議論文:
2008 當前藝術發展之觀察與省思:美學、經濟與博物館學術研討會(國立歷史博物館),論文:當代藝術與博物館之變;謝里法與書寫臺灣美術研討會(國立臺灣美術館),論文:重讀〈再見阿笠〉
2000 臺灣美術100年藝術研討會(國立臺灣美術館)。論文:移民與殖民-臺灣美術環境生態鳥瞰
1998 廿一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(國立師範大學)。論文:臺北造形藝術的新展望─試擬臺北造形藝術政策白皮書
1994 臺灣藝術與環境互動關係研討會(臺北市立美術館)。論文:在政治漩渦中的臺灣美術
1993 民進黨首屆文化會議(中央圖書館)。論文:戰後臺灣美術的斷代;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學術研討會(臺大思亮館),1992。論文:海峽兩岸水墨之雙負交流
1981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
2001~2004 東海大學美術系所主任暨專任教授
2004~2007 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
2015年2月1日逝世
得獎
1994~1997 省府臺灣新聞報最佳評論獎(與彭瑞金合得、1994);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首屆藝評獎(1995);巫永福文學獎─文化評論獎(1996)《茲土有情》獲行政院研考會評定為年度優良獎勵著作(1997);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第二屆藝評獎(1997)
1998~1999 首屆郭柏川藝術獎(1998) ;文建會第一屆文馨獎特別獎、金獎(1998)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獎《臺灣評論美術全集席德進冊》(1999) ;文建會第二屆文馨獎銅獎(1999)
個展
2008【浮生錄】-倪再沁水墨個展,東海藝術中心;【微塵裡】-倪再沁觀念影像展,TADA;【浮生圖】-倪再沁水墨個展,臺灣新藝
2009【原作重現-倪在沁之中國古代書畫名品展】,北京宋庄東區藝術中心;【倪再沁水墨畫】,中國美術館;【4P與風景】,大象藝術空間
2010~2011 【媒體大哼—倪再沁特展】,臺北當代藝術館(2010);【倪再沁水墨個展】,小畫廊,高雄(2010) ;【閒窗.倪再沁個展】,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(2011)
著作
2007~2008《臺灣美術人文觀察》(藝術家出版、2007) ;《臺灣美術論衡》(藝術家出版、2007) ;《公共藝術觸擊》(藝術家、2008) ;《藝術初體驗》(藝術家、2008)
2005《 眾音交響--陳慧坤藝術研究論文集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水墨畫講-文人美學與當代水墨的世紀之辯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藝術反轉-公民美學與公共藝術》(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) ;《臺灣當代美術通鑑》(藝術家出版)
2004《遊走兩岸公共藝術》〈觀遊西湖—西湖的建設與藝術工程〉,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;《陳慧坤的藝術人生》(時報文化出版出版)、《美感的魅惑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山水過渡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、《美感的探險》(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出版) ;《高雄現代美術誌》(高雄市文化局出版) ;《臺灣當代藝術之美》(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)
2003《臺灣美術環境生態鳥瞰》(國立臺灣美術館出版) ;《走看臺北公共藝術》(藝術家出版)
2001~2002《福爾摩沙之美--臺灣民間工藝》(國立臺中圖書館出版)( 2001) ;《世界名畫賞析叢書1-15冊》(閣林出版社出版) ( 2001) ;《公共藝術走著瞧》,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(2002)
1999《 臺灣美術評論全集:席德進卷》
1996~1997《茲土有情:李梅樹和他的藝術》(1996) ;《臺灣公共藝術的探索》(1997)
1995《臺灣美術的人文觀察》;《環境藝術:一九九四臺北縣第六屆美展》;《打鼓論藝》;《藝術家臺灣美術:細說從頭二十年》;《藝術蓋論》
1993《臺灣當代美術初探》
1991《 宋代山水畫南渡之研究》;《李唐及其山水畫之研究》
相關延伸介紹
學術研討會及會議論文:
2008 當前藝術發展之觀察與省思:美學、經濟與博物館學術研討會(國立歷史博物館),論文:當代藝術與博物館之變;謝里法與書寫臺灣美術研討會(國立臺灣美術館),論文:重讀〈再見阿笠〉
2000 臺灣美術100年藝術研討會(國立臺灣美術館)。論文:移民與殖民-臺灣美術環境生態鳥瞰
1998 廿一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(國立師範大學)。論文:臺北造形藝術的新展望─試擬臺北造形藝術政策白皮書
1994 臺灣藝術與環境互動關係研討會(臺北市立美術館)。論文:在政治漩渦中的臺灣美術
1993 民進黨首屆文化會議(中央圖書館)。論文:戰後臺灣美術的斷代;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學術研討會(臺大思亮館),1992。論文:海峽兩岸水墨之雙負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