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臺中藝術工作者資源建置計畫
-
姓名林滄池
-
性別男
-
出生年1960
-
出生地臺中市大里區
-
最高學歷亞東工專
-
專長項目工業管理
-
個人網頁
生平經歷
1960 生於臺中縣農村
2011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第三屆研究生班課程班結業
2015 臺灣印社社員
得獎
2005 第17屆全國美展篆刻類第二名
2010 第15屆大墩美展篆刻類第二名
2012~2014 第17~19屆大墩美展篆刻類第二名(2012、2014)、第三名(2013)
2013 第14屆磺溪美展書法篆刻類磺溪獎得主
2012~2015 「全國美術展」篆刻類銀牌獎(2012、2013)、
金牌獎(2014)、免審查獎(2015)
2014 南瀛美展南瀛獎得主
2015 大陸「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」入展(獲獎提名)
聯展
2011~2015 100~104年度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(臺中市文化局),
臺中市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於澳大利亞坎培拉澳洲國家大學(2011)、
印尼亞加達印尼國家藝廊(2012)、
浙江美術館(2013)、
受邀第二、四、五、六屆兩岸漢字藝術節──兩岸名家篆刻展於臺北國父紀念館(2011)、
臺北松山文創園區(2013)、
江蘇常熟博物館(2014)、
臺北國父紀念館(2015)
2014 「缶廬風──紀念吳昌碩誕辰170週年全國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」於浙江安吉吳昌碩紀念館
2015 韓天衡師生第十屆書畫印展於浙江美術館、
「走進萬印樓-當代國際篆刻名家邀請展」於山東濰城十笏園文化園區、
「創立30週年紀念隨風會書法篆刻展」於日本京都美術館
個展
2005 「林滄池篆刻書法展」於臺中市文化局★
2011 「藝術薪火相傳第一屆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──『餘事作印人』林滄池篆刻展」,葫蘆墩文化中心,臺中市,臺灣★
2015 「2014南瀛獎得主特展」,新營文化中心,臺南市,臺灣★
著作
2009 林滄池,《林滄池印集》,澳門印社
2011 林滄池,《餘事作印人─林滄池篆刻作品集》,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
相關延伸介紹
臺灣印社社員、
臺中市書法協會會員,
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生課程班結業,
〈滄池印集〉印屏一幅永久典藏於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。
〈行者無疆〉印屏一幅及印章原石十九方永久典藏於彰化縣文化局。
〈作明月青山主人〉、〈行藏在我〉、〈放情物外〉印屏三幅及印章原石五十七方永久典藏於台南市新營文化中心。
〈唯有交情等金石〉原石一方永久典藏於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。
〈白浪河〉原石一方永久典藏於山東濰坊萬印樓。
〈傳神丹青開新風〉原石一方永久典藏於江西新余博物館(傅抱石紀念館)。
2011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第三屆研究生班課程班結業
2015 臺灣印社社員
得獎
2005 第17屆全國美展篆刻類第二名
2010 第15屆大墩美展篆刻類第二名
2012~2014 第17~19屆大墩美展篆刻類第二名(2012、2014)、第三名(2013)
2013 第14屆磺溪美展書法篆刻類磺溪獎得主
2012~2015 「全國美術展」篆刻類銀牌獎(2012、2013)、
金牌獎(2014)、免審查獎(2015)
2014 南瀛美展南瀛獎得主
2015 大陸「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」入展(獲獎提名)
聯展
2011~2015 100~104年度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(臺中市文化局),
臺中市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於澳大利亞坎培拉澳洲國家大學(2011)、
印尼亞加達印尼國家藝廊(2012)、
浙江美術館(2013)、
受邀第二、四、五、六屆兩岸漢字藝術節──兩岸名家篆刻展於臺北國父紀念館(2011)、
臺北松山文創園區(2013)、
江蘇常熟博物館(2014)、
臺北國父紀念館(2015)
2014 「缶廬風──紀念吳昌碩誕辰170週年全國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」於浙江安吉吳昌碩紀念館
2015 韓天衡師生第十屆書畫印展於浙江美術館、
「走進萬印樓-當代國際篆刻名家邀請展」於山東濰城十笏園文化園區、
「創立30週年紀念隨風會書法篆刻展」於日本京都美術館
個展
2005 「林滄池篆刻書法展」於臺中市文化局★
2011 「藝術薪火相傳第一屆臺中市美術家接力展──『餘事作印人』林滄池篆刻展」,葫蘆墩文化中心,臺中市,臺灣★
2015 「2014南瀛獎得主特展」,新營文化中心,臺南市,臺灣★
著作
2009 林滄池,《林滄池印集》,澳門印社
2011 林滄池,《餘事作印人─林滄池篆刻作品集》,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
相關延伸介紹
臺灣印社社員、
臺中市書法協會會員,
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生課程班結業,
〈滄池印集〉印屏一幅永久典藏於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。
〈行者無疆〉印屏一幅及印章原石十九方永久典藏於彰化縣文化局。
〈作明月青山主人〉、〈行藏在我〉、〈放情物外〉印屏三幅及印章原石五十七方永久典藏於台南市新營文化中心。
〈唯有交情等金石〉原石一方永久典藏於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。
〈白浪河〉原石一方永久典藏於山東濰坊萬印樓。
〈傳神丹青開新風〉原石一方永久典藏於江西新余博物館(傅抱石紀念館)。